卡力孜然酊白斑大了 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既表明他的决心,其实也是他提前备好的遗书,彼时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他本来可以在后方指挥。 若真是要指挥官上战场,也应该是副总司令去,但张自忠要求副总司令留守自己去。一则如他自己所言,身死能救国足矣,一则是七七事变留在他心里的一根刺。长城抗战时,二十九军陷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不得不放弃喜峰口。这令从小深受忠、孝、仁、义传统道德影响的张自忠心里很不舒服,不能保住脚下的土地,是军人的耻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宋哲元口口声声要为西北军留点底子,不顾南京多次电令一昧委曲求全。犹犹豫豫到7月24日才下决心抵抗,但五天后北平失守,他又还对日军抱有幻想。命张自忠出面与日本周旋,试图和平解决,导致张自忠被舆论误解为“汉奸”。面对人民群众的骂声,他的心里很不好受,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便抱下了必死之心。 他将华北的沦陷认为是自己的罪,转战各地,每战身先士卒但求一死报国。正是因此,在枣宜会战爆发需要的时候,他亲赴河东督战。1940年5月7日,张自忠率军东渡襄河,率部北进。七天后与日军发生遭遇战,遗憾的是敌人不光有装备优势,还有兵力优势。他的一千五百多人被近六千日寇包围,激战到16日下午,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 他的牺牲令人动容,宜昌十万军民恭送灵柩至江岸,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张自忠的夫人李敏慧悲痛欲绝,安排好后事自己绝食七日而死(另一说因病)。将军殉国、烈女殉夫,临危尽节,芳烈千秋。49岁的一生,张将军只有三个子女,分别为张廉珍、张廉静、张廉云。 张廉珍解放前曾供职于财政机关,解放后长期居住在上海,有子女七人。次子张廉静曾赴黄埔军校受训,但年纪轻轻就感染了伤寒,1934年去世。张廉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长期从事教育、医疗等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报效国家。由于次子去世时仅17岁,并无子嗣,因此张自忠的孙子孙女只有张廉珍的孩子。 他的七个孩子分别是庆宜、庆安、庆隆、纪祖、庆范、庆成、庆新,庆安与纪祖这两个名字有不一般的含义,庆安出生的时候正好是长城会战。家人希望张自忠能平安归来便取了这名,纪祖出生的时候是祖父殉国那一年,家人希望他能记住祖父。孙辈都各有各的出路,大多从事技术工作,且取得了一些成就。 张庆宜居住天津,在经贸委技术改造部门工作,退休后研究张自忠的史实。张庆安居住上海,从事工程技术工作,退休于上海电力工程研究所。张庆隆毕业于清华,后赴美留学,便生活在美国。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后来加入了美国国籍,并因工作入军籍,但在宣誓的时候却说:有个前提,就是美国不能打中国,美国不能打中国! 他有一次去台北,记者采访时问他:作为张自忠将军的后代,您第一次踏上台北的土地,有什么感想?张庆隆的回答是:现在,我踏上的是中国的台北。一言以蔽之,只有一个中国!可见他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居住在美国,入了美国国籍,却始终没忘记自己的故乡。张纪祖后来也去了美国,不过他并未如哥哥一般改国籍,还曾与张灵甫遗孀王玉龄一同拜谒孙中山。 张庆范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但去了美国从事数学研究,也加入了美国国籍。张庆成在四川工作,担任重要职务,也是在自己岗位上出一份力。张庆新生活在美国,不似哥哥们从事的技术工作,他从事的是餐饮业、超市零售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