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死时速的较量中,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就是那道希望之光,每多一台可用的AED,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带着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一支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极限救援队”奔赴湖北省13个地级市,展开了一场针对AED现状的深入调研,试图探寻这一救命神器在荆楚大地的普及与使用情况。
团队成员前往湖北省各地进行实地调研 初抵湖北:探寻AED分布脉络 团队首先来到了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汉市的AED布局情况备受关注。在武汉的各大交通枢纽,如武昌站、汉口站等,团队成员都发现了AED设备的身影。然而,通过与车站工作人员交流以及实地观察发现,虽然设备已安置,但部分旅客甚至工作人员对AED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不清楚。“有时候忙起来,真没太在意这些设备具体在哪,更别说怎么用了。”一位汉口站的工作人员说道。 除了交通枢纽,团队成员还来到商场、学校、社区等地进行调研。在一些大型商场,AED被放置在显眼位置,但也有商场的AED被放置在较为隐蔽的角落,周边缺乏明显标识。在学校,AED的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AED的重要性并安装了设备,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急救培训,但一些中小学由于资金或意识问题,尚未配备AED。
公交站处的AED设备
地铁站内的AED设备 深入访谈:倾听各方声音 为了更全面了解AED的推广与使用困境,成员们与湖北省急救中心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表示,近年来湖北省在AED普及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在公共场所安装了一定数量的AED。然而,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公众急救意识淡薄,很多人即便看到AED也不敢轻易使用;设备维护与管理也存在问题,部分AED由于缺乏定期维护,处于无法正常使用的状态。
团队成员与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交流访谈
工作人员向成员们介绍AED设备情况 成员们还采访了一些普通市民。一位在商场工作的王女士说:“我知道AED是救命的东西,但从来没学过怎么用,要是真遇到紧急情况,我肯定不敢上手。”这反映出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调研发现:问题与希望并存 经过为期数周的调研,成员们发现湖北省AED配置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从分布来看,AED在地区和场所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城市地区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则极为稀少;公共场所中,人流密集的核心区域配备相对充足,但一些边缘区域却存在空白。在使用方面,公众对AED的认知度和正确使用率较低,急救培训覆盖面不够广泛。 不过,调研中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学习急救知识;部分企业也慷慨解囊,捐赠AED设备,助力公共场所急救能力提升。
各地积极开展AED培训
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向路人普及AED相关知识 此次湖北省AED现状调研,让团队成员们深刻认识到AED普及之路任重道远。AED不仅仅是一台设备,更是连接生命与希望的纽带。要让这一救命神器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协同努力。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优化AED布局;社会应广泛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AED设备捐赠与维护;个人则应主动学习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唯有如此,才能让AED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随时待命,为生命保驾护航,让“救”在身边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切实可行的生命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