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讨论半年后,“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了吗?

2024-03-05| 发布者: 高密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距离“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引发全国讨论,已有半年。半年间,多家媒体呼吁、各地教委表态、政策明确要求:“...
距离“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引发全国讨论,已有半年。
半年间,多家媒体呼吁、各地教委表态、政策明确要求:“把课间还给孩子”。
可以说,破除“课间圈养”已成共识,一些地方也做出积极改变,但遗憾的是,在更大范围内,孩子依然没能在课间走出教室。

消失的不只有课间十分钟。运动会、中长跑、春游、秋游……这些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项目“消失”的背后,除了运动场地不足、学业压力过大等因素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学校、老师被“安全责任”搞怕了。
“我也想孩子们去外面跑,但万一有个小磕小碰、骨折流血的,谁负得了责?”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老师这样解释学校的“苦衷”。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我们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一起聊聊:
怎样才能打消学校顾虑,寻回课间十分钟,让孩子们痛快地撒个欢?

张玉清: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江西师范大白沟河网 白沟河网放加工 https://m.baigouhe.cn/ 白沟河网放加工 http://www.tuwenyinshua.cn学教授、博导

佟丽华: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会长

赵精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研究基地副主任

出了事,谁担责?
其实,怎么划分校园安全责任,各类规定已有不少。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5年,接触了大量校园伤害事故。据他介绍,司法机关处理这类纠纷,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
学生不满8周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采用过错推定原则——学校得证明自己已经尽到教育管理责任才能免责;学生8周岁以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受害方得证明学校存在过错。

除此之外,相关规定还散见于刑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全国性法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部门规章;以及各地方的校园安全条例。
但是,部分教育界、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可过于分散,缺少自上而下的体系化制度,还有一些校园安全问题没有涉及,立法体系仍不完善。
多年以来,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制定一部专门的、针对性强的“校园安全法”。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张玉清认为,在校园安全管理上,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还不够明晰;责任认定和解决纠纷时,法治化程度不高,且过度强调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校园安全问题,学校、老师、家庭、社会都不能松劲儿”,张玉清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校园安全法”,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厘清各个主体的责任,让处置校园伤害事故有法可依。
他认为,一方面,既要明确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保护职责,让学校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法定责任,监督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时,也要避免赋予学校过高的法律义务而无免责条款,使得教育活动缺乏保障、“因噎废食”。

目前,在推进学校安全立法问题上,还存在不少难点,进展相对有限。
2019年和2022年,教育部曾两度回应相关建议,称正在推进学校安全立法,已经进行了立法研究和调研工作,但受限于立法资源紧张,暂时没有列入相关立法规划。
“一项立法工作,不是简单开个会,需要调研、研讨审议、征求公共意见等多个环节。很多部门都有立法需求,但立法机关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没办法同时进行所有的立法任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解释道。

立法有困难,但校园安全的责任问题,也不是单纯制定一部法律能解决的。“何况,各地、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如果标准完全统一,部分学校也确实做不到。”赵精武说道。
“其实对于责任划分,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够用了。”佟丽华认为,问题核心在于,好好执行这些规定,不容易。

分清责任,为啥麻烦?
学校有过错才担责,无过错无责任。这一点,国务院、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先后发布过多条意见,要求明确划分安全事故责任。
规定摆在这,可为啥学校、老师依旧难以轻装上阵?
首先,绕不开一些家长过度的保护。“现在每个家庭普遍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都很宝贝,有时候维权意识过强。”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密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高密新媒体 X1.0

© 2015-2020 高密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