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律师 现在的国宝江豚可是越来越嚣张了,曾经卖出一斤上万元天价的珍稀刀鱼都随便吃。 最近在江苏,有网友拍到江豚在水面捕食刀鱼的视频,纵然刀鱼身手再灵活,最后也还是被江豚一顿玩弄,逃不脱盘中餐的命运。 此画面一出,网友都感叹真不愧是国宝,这一口就吃下了好几百块,吃的还是现在谁捞谁就要被“包吃包住”的濒危小鱼。 但也有人说,刀鱼不是菜市场几十块一斤的普通鱼吗?怎么就成了濒危了?那江豚吃刀鱼岂不就是“国宝吃国宝”? 2017年,持有刀鱼捕捞证的渔民在长江捕捞上来的野生刀鱼 菜场上可以买到的濒危物种? 在视频中出现的小鱼,正是已经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长江刀鱼。这种鱼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 因为鲜美,刀鱼在古时就有专门的记载:“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长江一带的人食用刀鱼,只要用简单的葱姜和调味品,清蒸几分钟之后就香味扑鼻,把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这样一盘清蒸刀鱼,在2018年的市价大约5万元左右 刀鱼这么鲜美的原因,是它们独特的洄游习性。刀鱼平时生活于海中,在每年的2-3月由海入江,溯江而上进行繁殖,待到小鱼生出后,这些小鱼又将沿着长江游回大海,周而复始。 而那些游回长江的刀鱼,在出发前它们会大量进食储存能量,脂肪增加,然后在此期间它们不会进食,不停的游动让它们的肉更加紧致,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长江一带的刀鱼肉质肥嫩而鲜美,吸引众多食者大快朵颐。 形状像匕首所以被叫做“刀鱼” 这样鲜美的品种,为何在最近被划为濒危物种?然而为什么我们还能够在菜场上看到它呢? 根据调研,在1973年左右的江浙一带,长江刀鱼还有3700左右吨,到10年后的不到10%,约370吨左右,而在2011则大约有12吨左右,可见刀鱼数量减少之快。 除了食客们狂热的爱好之外,水源的质量以及打扰刀鱼的生活方式也是其数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菜市场上的刀鱼 长江沿岸地区是中国人民生活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工业废料排放最严重的地区。无休止的排放污水与废料,导致长江出现发黑发臭的情况,而这影响了刀鱼繁殖的生活环境,使得它们很难存活,也无法做到按时繁殖。 另外,人们的过度开发,使得长江一些支流、交汇区被填埋,以及水电站等设施的建立,都让刀鱼前往目的地的路程受阻,繁殖困难大大增加。 长江上违规排放污水 最重要的是,刀鱼在洄游产卵之前味道最鲜美,所以它们总是在还来不及产卵的时候就被大量捕捞,可以留下来繁殖的刀鱼少之又少,能够顺利成长并游回大海的刀鱼就更加少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2019年国家停止发放刀鱼专项捕捞许可证的原因,紧接着长江流域开启了十年的禁渔,目的就是能够养好河源,让更多濒危物种得以休养生息。 2018年,渔民打捞到一条二两重的大刀鱼。当年二两以上的刀鱼每斤收购价超过3500元 此刀鱼非彼刀鱼 那些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刀鱼难道不是违法的吗?既然禁止捕猎了,那些刀鱼又是从何而来? 一些人可能有所不知,刀鱼还分为“江刀、湖刀、海刀”,而在市场上一票难求的是江刀,即从海里洄游至长江的刀鱼。自禁捕令颁发后,渔民会捕捞海刀,或是生活在湖里的湖刀,还有就是人工养殖的刀鱼,其肉质就远远没有野生江刀那么肥美可口。 这三种刀鱼外观上看起来很像,但还是有一点区别: 江刀“鳞白、尾黑、睛小”,身体结实,下腭处呈尖刺状,鳍后有游离丝状物,长度超过身体一半。海刀身体较软不厚实,呈青色,头部较大,眼睛呈红色。湖刀下腭处不呈尖刺状,鳍后的游离丝状物较短,眼睛黑且大,尾部呈黄色且有点下垂。 (a)长江江刀(b)湖刀 所以,我们在菜市场上看到的一斤几十元的刀鱼不是湖刀、海刀就是养殖刀鱼,随着禁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虽然不排除有些渔民会非法捕猎,但想要在菜市场看到随意出售的野生江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愉快享用重点保护物种的“罪魁祸首”——江豚 不过,就算野生长江刀鱼再怎么珍稀,地位也还比不上能把它当饭吃的江豚。 为什么说它如此稀有呢。根据数据统计,在1990年的长江中江豚本有3600头左右,到了1997减少到2000头,过了十年,到2018年仅剩下1012头,下降速度极快。 同样的,江豚数量减少的原因和刀鱼差不多。随着人们对于长江栖息地的破坏以及工业化过度开发,让江豚们无家可归。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行,阻断了一些江湖之间的联系,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繁殖能力下降,而江豚的食物也就越来越稀少,直接影响了江豚的生存。 被抓住做身体检查的江豚 另外,江豚是通过声波进行交流和导航定位的,人类高噪音的船只运输所发出的高分贝噪声严重影响了江豚的正常生存。 江豚是一种好奇心很重、喜欢在水面跟着人类游动的生物,而这些船对它们来说就是灾难。在追逐船尾的浪花时,江豚很容易被高速旋转的螺旋船桨打中身亡。 同时,人类所排放的垃圾对于江豚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这些垃圾内包括废弃的塑料袋、渔网、塑料瓶等,一旦它们缠上江豚,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长江中的顶级捕猎者 别看江豚一副可爱的样子,有着“微笑天使”的绰号,但人家可是长江顶级捕猎者。 人工饲养的江豚对人类非常好奇 作为长江流域唯一的水中哺乳动物,江豚在捕猎方面有着独家本领:它能通过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和联络。江豚可以用前额发出超出人类听力范围的超声波去探测,遇到回声后会用下颌接收。 通过回声,江豚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大小体型、位置性质等等,这能让它们在水中更好地找到食物,分判对方是敌还是友。这样的能力也能让江豚在长江一带肆意生活,仿佛就像它们家的后花园一般。 江豚捕食的时候,一般是成群结队互相帮助的。它们遇到食物后会猛地向前冲,分散,快速用尾巴击水迫使猎物群聚在一起,再一起将食物包围起来,确认位置后进行开吃。 如果不是特别饿的情况下,江豚还会玩弄一下食物,在它们身边翻跃,抛出水面玩耍,玩够了再吃。其悠闲自在的样子,真不愧是长江顶级捕猎者。 “十年禁渔”初见成效 江豚能在长江中随意捕食刀鱼,可以看出我国禁渔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长江本应该是世界上水生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区域,近几年却由于人类的破坏与过度捕捞导致一些稀有物种灭绝或是濒临灭绝的地步,比如长江白鲟、白鱀豚等等。 最后一条搁浅的长江白鲟 面对这样的境况,国家需要一些政策来促使此局面回归从前,这就是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为什么要进行长江禁渔,而不能人工养殖鱼类呢?首先,虽然禁渔让一些鱼的数量大大增加,但那都是食草性鱼类,而肉食性鱼类繁殖能力较低,速度缓慢。且长江的鱼类需要成熟的时间是3至4年,这样的禁渔政策可以让它们有更多的世代繁衍。 2017年,保护江豚的志愿者抱着已经死亡的江豚 另外,人工繁殖并不能完全代替禁渔,鱼类的基因在人工饲养中会不断的退化,野生鱼才是保留基因最关键的因素。而我们要解决长江一带鱼类缺失的问题,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此,不管是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是动物种类的保护来说,长江十年禁渔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这个视频中看到两大物种的合影,可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才只是开始,我们还需要做的有很多。 参考文献:【1】狮虎豹三兄弟十年长江禁渔才2年,鱼就多到局部泛滥,为什么还要继续禁?【2】中国大洋样品馆乘风破浪的“江猪”——这个物种全世界仅剩1000余头【3】万物灵熊探长长江江豚有什么超能力?它们在水里生活会遇到危险吗?【4】雪灵谷白暨豚灭绝后,长江江豚只剩1012头,是什么让其遭遇灭顶之灾?【5】新民晚报禁渔之后,刀鱼从何而来?【6】人民资讯细说长江濒危保护鱼类——长江三鲜之刀鱼【7】食品科技网50元就能买一条2两左右的长江刀鱼?水产专家:绝大多数是海刀或湖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