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头像 2013年湖南长沙的张芬(化名),退休后来到儿子家看孩子。 这一看就是8年。 一天,儿子和儿媳喊她去饭店吃饭,她借口说不舒服,没有去。 等夫妻二人走后,张芬打开行李箱,把自己的东西一股脑地都装了进去,然后她提着行李箱,打车来到了高铁站。 她买上当天回老家的车票,坐上高铁后,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说她走了。 老太买上回老家的车票,资料图 而让张芬这么着急回家的原因,竟然是儿媳妇林文(化名)的一个手机备注。 手机备注惹不快 张芬55岁退休后,就来到儿子家帮忙带孙子,一晃8年过去了,这8年张芬和老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 张芬担心老伴一个人,吃不好,穿不好,因此每天都会给老伴打好几个电话,两个人在电话里聊聊天,互相说说这一天都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倒也其乐融融。 这天,两人又像往常一样打电话,说到老家的侄女儿上个月生了一个孩子,要送多少礼金时,张芬的手机自动关机了,怎么也开不了机。 儿子就说明天周末,不上班,去给她修手机。 手机维修店,资料图 第二天,张芬儿子把手机放到修理店后,因为手机需要两个小时才能修好,她就先回家。 张芬一看修手机需要时间,昨天晚上自己和老伴说侄女生孩子的事,没说完,手机就断了,她就想着再和老伴说一说。 于是,她就借儿媳的手机给老伴打电话。 两个人又在电话里说了半个多小时,张芬老伴说,想让她回去喝满月酒,家里人很久没见她,都想她了。 可是,张芬一想到还要带孙子,就说回不去。 挂断电话后,张芬拿着手机去还给儿媳,这时,她看到手机通话记录上的一个人名很有意思,就想点开看看是谁。 她是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 当张芬看到人名下面的电话号码时,她有一瞬间的呆愣,随即又缓过神来,这个人名竟然是她自己。 电话备注,资料图 一股怒气、同时伴着委屈,涌上心头,她在心里想:儿媳竟然把我备注成“张妈”,这是拿我当外人吗? 我尽心尽力对他们好,在儿媳眼里,就只能是“张妈”吗?她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放,转身进了卧室。 她回到屋里,躺在床上,回想这些年,退休前自己和老伴都在事业单位上班,而且还是一个单位,两人一起上下班。 退休后,她的退休工资7000元,老伴比她高几百元。 两个人住在县城里面,还都有退休金,如果生活在一起,两个人一起出去旅旅游,散散心,生活一定会很幸福。 可是儿子的一个电话,她就来到儿子住的城市看孩子,而且儿媳只让她一人过来。 这么多年,两人没有分开住过,而且老伴儿本来身体就不好。 现在,要把老伴一个人扔在家里,她不放心,可是不帮儿子看孩子,她心里也过意不去。 带娃老人,资料图 好在老两口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老伴让她先去看几年孩子,等孩子大了,上学了,再回来。就这样,张芬就来了。 张芬和儿子儿媳住到一起后,关系怎么样呢? 婆媳关系好 2013年,张芬坐上南下的火车,来到儿子居住的城市后,一进家,儿媳妇就忙前忙后帮她拿拖鞋,放行李,并把她领到次卧。 张芬一看,卧室的床上铺着崭新的床单,屋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儿媳妇嘴又甜,她心里也美滋滋的。 联想到在老家时,隔壁老周家的王姐,对张芬诉苦以前去照顾孙子的时候儿媳妇老是嫌弃王姐不会带孩子,家里面地板不拖,饭不做碗也不洗,这样一比自己的儿媳妇还真挺好。 儿媳不仅不对她甩脸子,而且还经常和她聊天。有时候,下班回来,单位发生了高兴的事,都会和张芬分享。 婆媳,资料图 张芬的主要任务是来看孩子的,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人的育儿观不同,因此经常在带孩子方面,有分歧,争吵。 但是张芬和儿媳不会,她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二人会针对孩子的问题,互相学习,有不同意见,互相讨论。 张芬很会做饭,尤其是给孙子做辅食,蒸鸡蛋羹、做胡萝卜面、蒸动物形状的小包子等等,她从网上学到很多,做出来也有模有样,孙子很喜欢。 而且,张芬还是一个爱干净的人。她不仅将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小孙子穿的衣服,不管什么时候看,都是干干净净的。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永远活泼好动,吃饭下手抓,扔的到处都是,衣服弄上油渍很正常。 张芬爱干净,她会趁着孩子睡觉的时间,把孩子脏衣服赶紧洗了。 有了张芬帮忙带孩子,儿媳轻松了不少。为了她放松一下,儿媳经常会带着她去逛商场。 婆媳,资料图 在商场里,看到好看的衣服,婆媳俩就会互相试试,两个人亲近的就像亲母女一样。 碰到喜欢的就买下来,虽说每次都是张芬掏钱,但是她觉得自己有退休金,而且钱也没花给外人,谁掏钱买东西都一样。 张芬来到儿子家后,家里的一切生活开销,买菜做饭,给孙子买东西,都是她花自己的钱。 儿媳提出过给她钱,但是她觉得自己有退休金,这些年自己和老伴也攒了三十多万的存款,将来这些钱也都是给孩子的。 再让孩子给钱,显得不亲近,给孩子花钱,她也愿意,就没要。 她不仅给儿子这个小家庭买东西,有时候还会给亲家送个小礼物。 她知道亲家母没有退休金,还经常生病,只有亲家公每个月有2000多的退休金。 他们和儿媳在一个城市,离得近,因此,她偶尔会送个丝巾给亲家母,或者送个剃须刀给亲家公,双方关系都处的不错。 约亲家吃饭 为了一大家子能和和睦睦的,周末,她偶尔还会做一大桌子菜,让亲家一家来吃饭。 有一次,她买了一大堆食材,做了亲家爱吃的炸里脊和蒜泥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氛围很好! 因为平常大家都忙,在这之前,已经有几个月没来儿子家了。 这次来了后,看到家里收拾的这么干净,直夸张芬太能干了,比钟点工和保姆强太多了。 是的,张芬是个干净人,闲不住,只要一有空,就收拾家里。 儿媳听到自己的爸妈夸婆婆,她也忍不住说,自己有个好婆婆。 用儿媳的话说:婆婆不仅是个合格的保姆,而且还是个带薪保姆,雇别的保姆要花钱,但是雇婆婆不但不用花钱,婆婆还给钱,自己一家可是享福了! 婆婆在家做饭,资料图 这话听在张芬耳朵里,有点不顺耳。明着是儿媳在夸她,可是怎么听,这都不像是夸人的话。 她把老伴一人扔家里,自己全身心的照顾着他们这个小家庭,儿媳怎么能拿她和保姆比呢? 她是长辈啊!这话在她心里留下了疙瘩。 她不知道这是儿媳无心的,还是看不起她。 但张芬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虽说心里有些不痛快,但她并没有表现在脸上,她还是微笑着,陪亲家吃完了饭。 吃完饭后,面对着一大桌子的酒碟碗筷,她让亲家一家坐到沙发上,摆出瓜果,让亲家在那里喝喝茶,吃吃水果,自己去收拾碗筷。 她本以为儿媳会过来帮自己一起收拾,毕竟是自己邀请亲家过来的,她想着两个人一起收拾完,自己能去和亲家聊聊天。 未清洗的餐具,资料图 可没想到儿媳竟然跟没看到一样,她同父母坐在沙发上,有说有笑,特别高兴。 没办法,她只能一个人收拾。 她在厨房忙活了大半天,等终于收拾好,她擦干净手,捶捶有些累的腰,走向亲家一家。 刚要开口说话,亲家站了起来说,他们家里有事,先走了,不能在这里玩了。 临走前,儿媳还让亲家把榴莲拿走了。 张芬很喜欢吃榴莲,但是榴莲太贵了,她平时舍不得吃。 今天是趁着亲家来,她花530买了2个榴莲,本来是想着等亲家走时,给他们装一盒走,剩下的自己家人吃,她也提前给儿媳说好了。 可是,儿媳还是把榴莲全都让亲家拿走了。 她心想:婆婆终归是婆婆,再怎么对儿媳好,也比不了亲妈,关键时候,还是向着亲妈。 她回想这些年,自己天不亮就起床,先是轻手轻脚的打扫卫生,怕影响小两口休息,后又出门买早点,买儿子喜欢吃的小笼包,买儿媳喜欢吃的豆浆油条。 早餐店,资料图 这8年来,她天天忙忙碌碌,一刻也不休息。 本来退休前身体健康,平时连小感冒都很少得。现在,血压高了,腰、腿有时候也疼,尤其是颈椎,不仅是疼,厉害的时候,头晕恶心。 但是她不想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只要自己能承受的住,她从来不说哪不舒服,能坚持就坚持。 最后换来的却是儿媳的一句“张妈”,她不理解。 买票回家 儿子姓张,儿媳给自己备注“张妈”,辛辛苦苦这些年,哪怕是备注个婆婆,张芬心里也好受点,难道儿媳每天妈、妈的喊着,都不是出自真心吗? 这时,门外响起了儿媳喊“妈”的声音,说是这么久以来辛苦张芬了,平常不只是要带娃还要操持家里,所以今天不做饭了,出去吃。 张芬收拾好情绪,走出卧室,对儿子儿媳说,她今天胃口不好,让他们自己去吃。 躺床上的老人,资料图 这时候,儿子已经把手机拿回来了,儿子对她说,先用这个旧手机,等开了工资,给她买新的。 张芬心里一暖,儿子心里还是有她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阻止不了她心里冒出来的想法。 是的,张芬想回家,她觉得自己在孙子上幼儿园时,就应该回去了。 幼儿园中午不用接,儿子儿媳只要时间紧紧,完全能带的了孩子。 可是,儿子希望她多带一段时间孩子,她也心疼儿子,所以一直就没走。现在,她是时候该离开了! 等儿子儿媳出门后,她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打车来到了高铁站。 很幸运,她顺利买到了回老家的高铁票。 等她坐上火车后,她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儿子她走了。 坐车回家的老人,资料图 儿子对于她的突然离开,很意外,一直问是什么原因,但是张芬只是说想老伴了。她在这待了8年了,想回去陪陪老伴。 她儿子见张芬不再说什么,只好叫她注意安全然后挂了电话。 现在的人,好像都很忙,忙着挣钱,就带不了孩子;忙着带孩子,就没有钱花。 只能是父母帮衬着,可是自古婆媳之间的关系,很难有特别好的。 看到张芬,笔者想到了另外一个李阿姨,也是在儿子家帮忙带孩子,带大了老大,还有老二,好不容易老二也长大了,又生了老三。 李阿姨在农村老家还种了十多亩地,她老伴脑血栓后,走路一瘸一拐,帮不了什么忙,只能是自己照顾自己,不让人照顾他就不错了。 李阿姨一边带孩子,农忙时还要回老家种地,很辛苦。她儿子在外地打工,不在身边。 带娃的老人,资料图 儿媳经常会抱怨,不是做的饭不好吃,就是给孩子穿多了或穿少了,带的孩子这么脏,要不就是嫌老人起的太早了,正睡觉的,起这么早,在屋里走来走去,影响休息。 李阿姨给儿子这个小家庭花着钱,还要看儿媳脸色。 她有时候会说,她自己种着十多亩地,老两口回家住多好,不管孩子们了,让他们爱怎样怎样。 可是话虽这么说,也就是对着老姐妹们发发牢骚,可真不管了,又舍不得。 当妈的哪个能舍得自己孩子受苦。 所以对于儿媳妇通讯录中的备注问题,张芬还是当面问清楚比较好,否则,这个称呼永远是她心里的一个疙瘩。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完- 文|赫赫 编辑|西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