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遮盖液 导读 现在很多媒体,电视台也好自媒体也罢,都在无时无刻贬低丑化上海人和市区,偷换概念的报道新闻。 市区老破小 现在新闻都有一个奇怪现象,无时无刻都在贬低老上海,轻视上海传统市区。 只要是市区新闻,画面都展现老公房、破房子,居住环境堪忧的地方。难道市区都是这样地方,就没有一个正常商品房小区可以采访吗?每次拍摄这些破落地方,聚焦市区的溃脓? 如果是一些社会问题、民生问题那也罢了。但很多都是普通的采访、随机的录制,展现出来就是上海老房子如此破败,上海人居住环境恶劣,看他们新闻,就只有四个字,用心险恶。 郊区远大新 电视画面一转,到了某某新城,某某郊区,不得了,一下子高大上起来,剧院、公园、商场、高档社区,仿佛让人置身于仙境。 某某新城的居民区,永远是高层住宅、花园别墅、新式建筑,他们色调永远是阳光、美丽,如此滤镜下,郊区产生出一个美轮美奂的景致。 反观市区,永远是脏兮兮的,灰尘多,画面阴沉,如此滤镜下,仿佛是电影里的反派巢穴一样令人生畏。 衣衫褴褛的老上海 现在报道新闻,非常不客观。例如采访市区居民,要么就是穿着破衣烂衫老年人,要么就是社会基层的务工人员,仿佛市区正常人都消失了。 而且采访内容,不是狗屁倒灶的人物,就是恶形恶状的事体。正常点东西很少,大部分都是贬低、矮化市区人和市区事,让人家看了,觉得市区人生活在如此恶劣环境中,为什么不搬去郊区呢? 神采奕奕新上海 相对应的,每次采访郊区群众,都是一些说着普通话,穿的是山青水绿的,戴着眼镜,所谓的知识分子。 采访内容大多是郊区宜居宜业,大家都其乐融融,生活在这里很方便,居住体验很好之类的话题。 明眼人可以看出,对于市区贬低,表面上是媒体人集体选择性报道,深层原因,也许就是压低吸筹,把市区形容差一些,方便把居民输送到郊区,美其名曰改善生活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