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革命先辈们在抗战时期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赶跑了侵略者、打倒了反动派,历尽千辛万苦建立了新中国。 这些开国元勋们又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他们在为国家奉献的同时也没忘了对下一代的爱国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在呕心沥血的为国家发展建设而战。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开国元帅叶剑英的长子叶选平,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奉献着。 因病逝世后在他的追悼会上,他身上覆盖党旗长眠,周遭鲜花翠柏围绕,人头攒动,很多人都自愿来给这位尊敬的老者、党和国家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送上最后一程。 叶选平与机械的不解之缘 叶选平出生于1924年,广东梅县人,父亲就是后来成为我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 叶选平从记事起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忙碌的军人,总是很长时间见不到父亲的身影。 但这种聚少离多的日子并没有给叶选平的童年造成阴影,反而是在叶选平幼小的心灵中深埋了对父亲的敬佩,暗暗发誓要向父亲学习,做跟父亲一样的人。 直到叶选平17岁时父亲叶剑英调到延安工作,并暂时在延安安定下来才把叶选平接到了身边,父子二人终于在分别多年后在延安相聚。 这时的叶选平已经是个有志向、有上进心的大小伙子了。 因叶选平在上学期间就经常参加抗日爱国活动,在活动中他深深感觉到中国工业方面的落后,他决定走技术救国的路线。 叶选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很高兴。 叶剑英本来也想的是让儿子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想要送儿子去学习工业方面的知识,父子俩的想法正好不谋而合。 于是叶选平在父亲的支持下,努力考入了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机械专业。 经过四年紧张辛苦地学习,叶选平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兵工厂工作,并从最基层的普通工人干起。 兵工厂的工作是比较精细的,需要工人特别加小心,精确度要求特别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质量过关的优质武器提供给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使用。 叶选平在工作上从不懈怠,所以从来没有出现过质量不过关的武器,战士们都说叶选平制作的武器他们用得放心,这无疑是对叶选平工作最高的评价。 由于叶选平突出的工作能力、过硬的工作作风,他被升任为军委工业局干部。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叶选平被调到晋绥边区第一机械厂任职,在那里他仍然出类拔萃是一名很优秀的技术员。 但是叶选平不满足于现状,他知道凭自己现在的技术经验和知识储备是无法做到技术革新的,他的愿望是要使中国的机械技术更上一层楼。 所以向厂领导提出申请想要到哈工大与清华大学进行短期学习,以便使自己能学到更精深的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为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厂领导很支持叶选平的想法,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学习计划,让他能得以在机械技术方面得到了更好更快地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败逃前对很多重要工厂设施进行了破坏,尤其是东北工业方面遭受到致命的破坏,此时正是急需有高技术人才加入使东北工业尽快走出低迷、步入正轨并进入发展阶段。 这时候,上级想到了叶选平,他当时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机械人才。 叶选平临危受命被派到沈阳第一机床厂任车间副主任。 当时正是和苏联交好时期,为了学习苏联的先进技术,上级又把叶选平派往苏联进修机床专业。 两年后,叶选平结束了在苏联机床厂紧张地学习,回到了机床厂。 学成归来的他被升任机床厂的重要职位,由于技术过硬,次年他又被升任到辽宁省沈阳市机械局任职。 辽宁省的重工业在叶选平的引领下,有了明显的发展及提高。 随着叶选平在机械制造技术上的不断精进,他接连被调任,直到最后调任到国家科委任重要领导职务,叶选平一直在我国制造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据叶选平弟弟的秘书回忆:自从叶选平选择了机械技术这个行业,他就有了一个很特别的喜好,那就是在闲暇之余,叶选平会把家里的钟表拆成一堆散碎的零件,然后再把一堆零件重新组装回完整的钟表,乐此不疲,说是以此来锻炼手的灵活性,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记忆能力。 也恰恰是这个喜好帮助他度过了特殊时期那段难捱的时光,而且也成为他后期从政后工作的一个独特方式。 叶选平的从政之路 在1980年,党中央任命叶选平为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 从此,叶选平这位杰出的机械人才踏上了他的政治舞台,正式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 身为广东人的叶选平远离家乡已数十载,心中对家乡一直是充满怀念之情的,这回能回家乡任职,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事,叶选平内心是无比激动而又充满了斗志的。 叶选平上任时正处于国民经济低迷期,国企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落后机制导致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又导致企业经济发展不上去。 经济发展不上去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工人工资收入低,收入低就没有生产积极性,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整个国企的发展。 叶选平一上任就显现出不一般的实力和勇气,毫不逊于叶帅当年的风采。 他首先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经济政策。 随着经济政策的变化,国企的经济体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工人的收入也有所提高,随之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短短几年,广州国企发生了质的变化。 叶选平除了抓经济建设,他还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政府只有做到让人民满意了才是真正的人民政府。 叶选平在位期间,民生问题是他的重中之重,他着重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难问题;另一方面他还加大市政基础建设,陆续加强对于城市的管理力度。 后来,叶选平去国外考察时,发现国外的高速公路发展飞速,而且高速公路的修建和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几乎是哪里修建了高速公路哪里的经济就高速发展,这对他很有启发。 回国后,他开始重点关注广深高速公路的建设。 他认为,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商业贸易枢纽,加大交通建设的力度会给广州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不同凡响的机遇。 广州市在叶选平的正确引导下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其他城市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先进经验。 叶选平前半生所累积的机械匠精神给他从政期间的工作方式带来不少帮助。 据叶选平秘书的回忆,给叶选平准备的报告材料收集资料的方式十分奇特,他从来不要下属准备完整的报告文件,而是要下属提供一个一个单独的“集成块”,最好是一个问题进行一个单独的分析和统计,然后再自己动手“组装”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对于这种工作风格,叶选平戏谑地说自己是机械工程师,习惯于把事情看成是“集成块”,由自己亲手把“集成块”组装成“成品”会特别有成就感。 在广东工作的十几年,叶选平的工作作风堪称严苛,只要是事关重大决策,他都会不辞辛劳地亲自带人去做实地调查,经过多方征询验证后才会敲定。 虽然叶选平在工作上对待下属很严苛,但在生活中却十分的平易近人,老百姓在大排档见到叶选平一家人吃饭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反而还能像老熟人一样跟叶选平打招呼:叶省长您来了! 机械匠的陨落 2019年清明节,叶选平与广东省原副省长等一行参加了缅怀叶剑英元帅的活动。 谁能想到,这竟是叶选平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的露面。 同年9月17日,这位自喻为“机械匠”的老人、叶剑英元帅的长子因病医治无效在广东去世了,享年九十五岁。 叶选平同志追悼会是在广州市殡仪馆召开的,现场气氛肃穆,四处回荡着低沉的哀乐仿佛诉说着人们的哀思,会场摆满了来吊唁的客人送的花圈、叶老遗像四周挂满黑底白字横幅。 叶选平同志遗体被鲜花翠柏围绕当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追悼会现场人头攒动,有很多叶老生前的好友、同事、亲朋来吊唁,甚至还有很多群众自发的也来了,来送叶老最后一程。 中央也派出汪洋等人专程前往广州市殡仪馆为叶选平同志送别,并慰问其亲属。 追悼会现场很多来吊唁的人都泣不成声,倾诉着这位老人可敬的一生,希望老人一路走好! 结语: 叶选平作为开国元帅叶剑英的长子,一辈子没有在父辈的庇佑下生活。 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建设、为人民的生计奉献了一生,这位可敬的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值得我们永远的敬重永远的缅怀! 世界杯吉祥物 http://www.hb2sq.com/xzeDa/5423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