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 http://www.20010911.com 近年来,北朝隋唐的墓葬壁画不断被考古发现,壁画中将“人”作为主题中心位置的特点非常突出。令世人尤其感到惊奇的是,各种个性鲜明的胡人形象也不断出现。当时应该有大量的画家活跃在壁画绘制第一线,他们熟悉胡人的生活,将捕捉到的胡人的生活形态表现在壁画中。图像中不作正面肖像而多侧面剪影。 本文选取部分新出土壁画上的胡人图像,尝试探索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揭示下层胡人生存的中古民间社会。 一 直面现实社会的写实“匠心” 传统壁画研究认为,唐代初期以宫廷艺术为主导,历史性绘画占有重要地位,内容多为表现等级权威的出行仪仗、装饰车马,保留着北朝以来的神圣感觉。壁画中的人物也都是主仆分明,阶级感明确。但在武则天之后,狩猎、仪仗出行题材减少,家居生活主题的壁画越来越多,这与社会动荡缓和及生活富裕稳定相一致。尤其是中下等级墓葬壁画的题材,常以表现官宦富贵之家生活为主,图像母题为静物摆放、家庭生活和夫妻对坐等,越来越趋于平民化、世俗化。墓葬美术某种程度上不再彰显国家权威,而是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趋于简朴。 在唐代墓葬壁画里,外来宗教艺术从来不占主导地位,很少传递救赎思想。壁画不表现经受的苦难和浪漫的理念,哪怕是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这些。唐墓壁画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描绘题材是广泛的,有些场面主题深刻,绘画技艺精湛,胡人形象即其中典型代表,在壁画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选取近年来考古出土的墓葬壁画作品,以胡貌、胡服、胡靴等为线索,归纳出下层胡人从事的多种劳作,涉及人物、风俗、动物等知识系统。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各种偶然遗存与必然消失的矛盾,这些古人绘画堪称“遗珍”“遗品”,是任何文献描述都不可取代的。 在墓葬壁画里,这些画匠用粗率灵动的写实画法“画得真像”,尽管不是美术史中的“传世巨匠名作”,也不具备名家美学欣赏价值,但却是富有趣味的珍品。画匠们可能近距离观察过当地胡人的生活场景,作品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准确传达出种种具象,折射出大时代底层民众的微观生活,使得中古隋唐社会生活进入了艺术史视野。 很多壁画作品向我们展现了过去看不到的新图像。尽管有些壁画细节残破不堪,有的模糊不清,画面大多不完整,但新的画面带来了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1.跪坐类〔图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