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优化空间格局 增强发展动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2022-08-04| 发布者: 高密新媒体|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新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深圳记账报税代理 https://www.yfcsgw.com/dailijizhang.html

  新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市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部署,依据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新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新乡市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工作方案》已正式印发,指导我市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深入推进。

  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内涵意义

  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使命下,新型城镇化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发展模式、发展动能。全面现代化的城镇化应体现以下核心内涵:“以人为本”就是从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行为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积极推进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城乡融合”就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链条、现代文明等向乡村延伸、扩散;“协同高效”就是实现在更大区域空间范围的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升,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绿色低碳”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形成集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等投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在智慧化、绿色化城市发展模式引领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韧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催生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让各类投资主体平等分享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红利,不断激活“投资动力源”。当前城镇化整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之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是这个增速将会有所放缓,量质并举、重在提质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的新常态。

  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态势

  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效率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农民进城仍是大趋势。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我省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郑州都市圈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未来必将迎来新型城镇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城镇化格局逐步优化。当前城市化已经整体进入到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人口加快从中小城市向更高能级城市集中,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格局形态将更加凸显。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布局也将不断调整,将助推新乡市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城镇化发展方式积极转变。以人为核心、以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内涵凸显,迫切需要提高城市的功能品质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城镇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活环境和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推动城市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化发展。城市面临风险数量逐渐增多、复杂性日益增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下,建设绿色集约、韧性安全的城市成为广泛共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发展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条件更加成熟,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将推动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关系协调融合。

  三、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32.5亿元,增长6.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三五”期间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617.1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39%,高于全省1.94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万元,同比增长7.7%,高于经济增长水平1.1个百分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市所有城区、城镇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落户,累计实现49.4万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下一步,我市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一是优化市域空间布局。高质量编制全域市县乡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形成全市域国土空间“一张图”,构建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二是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全面贯彻县域治理“三起来”要求,深入推进县域放权赋能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坚持一县一策,找准发展模式,推动形成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竞相提升的县域经济新格局,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省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与周边地市的联动发展,促进东西双向开放、南北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以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坚持一流标准,精心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城市,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提高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全方位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公共服务扩容提升行动、城市更新行动、住有所居行动、城市治理“四化”行动、城市特色风貌塑造行动、城乡绿色发展行动、韧性城市建设行动。

  (三)以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一是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乡片区,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二是提升城镇产业能级。把加快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5G、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增强创业服务能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联网的人力资源网络和市县乡村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完善集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体制机制,打造全生态、专业化、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

  (四)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继续实行“零门槛”准入政策,全面取消在我市城区、城镇落户的迁入条件限制。二是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未落户常住人口。探索居住证与身份证功能衔接并轨路径,健全身份证与就业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稳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居住地全部常住人口。三是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技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就业创业支持、技能竞赛和评价信息管理体系,提升公共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能力,打通就业“便捷通道”。

  (五)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村庄建设。立体推进县乡村一体规划,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开展分类指导,争取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路子。二是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管护城乡路网和水、电、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加快构建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三是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推进教育和医疗资源向乡村倾斜,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④

(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高密新媒体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高密新媒体 X1.0

© 2015-2020 高密新媒体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